BOB半岛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建院图茂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设计的价值”——
“BIAD创作论坛”是一个以“创作”为核心话题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关注不同类型、规模和地域的项目中的创作实践,探讨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创新,进而寻求“设计的价值”。论坛面向全行业开放,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专家和学者作为主讲嘉宾,围绕最新项目精讲。
同期举办“设计的价值——2023首届BIAD创作论坛作品展”,从作品中体现建筑师对于创作的理解、价值的取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设计方法、设计语言、设计表达等多层次的内容。
12月4日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叶依谦主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先生,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施卫良先生,以及国际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国际葡语建筑师理事会(CIALP)主席、澳门现代建筑学会主席瑞·莱奥先生分别为大会开幕致辞。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真正的创作是一项既处于前端,又贯穿始终的高端工作,同时也是充满魅力的艺术。建筑被视为凝固的音乐,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特质。从最大尺度的艺术品到最大尺度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北京建院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全面关注文化、艺术、科技、社会、经济等多层面需求,以最终实现建筑整体效果和高性能为目标,逐渐探索出了协同建筑、结构、机电、室内、景观等多个专业和专项,涉及咨询、设计、建造、维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以整体创新体现出对高品质建筑的控制和实现能力。我们坚信设计能力始终是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转型升级发展的根本前提。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设计的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对设计工作本身进行深入理解。在我个人看来,设计的价值无处不在: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产品研发,设计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力量。因此,设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美学和艺术性,更在于其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设计的理解和重视,发挥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同时BOB半岛,我们也需要通过举办更多的设计活动,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设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舞台。
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对设计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最初仅满足经济发展和民众居住工作的基本需求,逐渐扩展到对文化传承、绿色生态和低碳生活的重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引领。这种价值认识论的不断提升,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设计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不断满足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今天的论坛旨在深化我们对设计价值的理解,通过设计来更有效地影响我们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认知,从而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际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国际葡语建筑师理事会(CIALP)主席、澳门现代建筑学会主席
今天主要探讨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作为城市建筑师的责任。我们需要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全面的考虑人、产、城协同发展。作为建筑师我们要思考超越建筑领域的多方诉求,一方面考虑到社会价值,一方面考虑到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从整个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要超越建筑,既要诗意的表达,也要考虑到政策的协调性。第一要考虑的是新旧之间的对话BOB半岛,如何处理好新介入的内容与现有环境的关系。第二要考虑的是公众参与,使建筑能够真正吸引到民众,参与到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第三要考虑的是基础设施的充分介入。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渐进式规划。
在设计领域,设计价值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深入探讨其内在含义。作为建筑师,不应仅关注作品本身,更应以提升设计价值为己任。无论项目大小或市场状况如何,每一项设计都应该有其独特的价值。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既定条件和任务要求下的物质要素的有序组织建构,以满足甲方和使用者的需求,更在于提升项目之外的城市街区、环境的品质提升和活力拉动。
之后详细讲述了以城乡融合田园生活空间示范为设计理念的天府农博园主展馆项目,以立体城市示范为目标的廊坊临空服务中心,以开放创意办公立体聚落示范为设计原则的景德镇陶溪明珠项目等案例,强调设计者应意识到自己设计的价值,要更自觉积极地提高质量、提升价值BOB半岛。
建筑业是一个分散的行业,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许多技术和规范标准的鸿沟需要逾越。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前沿理论和高端制造业系统化的思想带给建筑学以启发,由此提出了“基于建造全过程的整体设计方法”,倡导从“建造的科技”走向“科技的建造”,具体的技术路径包括:建筑系统的策划BOB半岛、性能导向的回应式设计、技术建构、数字营造。
以北投大厦、江东中心、海南银行为例详细阐释了利用上述方法和技术路径的实现过程,进一步强调建筑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塑造高质量的建成环境是建筑师永恒的目标。新技术只是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添了另一种新的途径,从而协助建筑师及其从业者通过高水平的设计服务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通过分享上海虹桥机场的发展历程,介绍航站楼交通建筑的更新迭代过程,包括其发展到目前的设计过程,体现出最终设计成果的价值,以呼应论坛的主题。提出了两个引领和四个强调:首先,创新引领技术内核的重要性,同时引领以人文为本的理性美学的人文组合。其次,强调强化交通换乘的高效枢纽性维度,以实现更便捷的换乘;强调广域性城市开发的辐射联动的城市性维度,以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基于地域的枢纽航空造型的适地性维度,以更好地适应地域特点;强调可持续健康建筑发展的枢纽的生态性维度,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上午主旨演讲后,由北京建院执行总建筑师叶依谦主持学术对谈,邀请国际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国际葡语建筑师理事会(CIALP)主席、澳门现代建筑学会主席瑞·莱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院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郭建祥,北京建院总建筑师奚悦、徐聪艺等六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剖析面向社会需求、坚定设计价值的信念,阐述对设计价值的核心价值观。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建筑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断创新的姿态,展现出古老与新兴的融合。从早期的《建筑十书》到今天精细化分工下的建筑师职责,建筑学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着自身的内涵与外延。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这样全面发展的建筑师:他们不仅能设计出空间,让房子拔地而起,还能为这个空间赋予额外的情感价值。他们是设计师、结构师、画家等多重身份的集合。这样的建筑师,将所有的与建筑相关的创意、空间以及学科融为一体,这是我们在建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理想。当代科技的发展无疑为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城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存在着建筑大量短命拆除、建筑定位失当夸张、建筑效能持续低下、建筑造型奇奇怪怪等问题,设计决策不科学、传统基因的丧失正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当代科技成果,以科学方法论为导向来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研究。
通过展示多个已经落成或正在设计实施中的项目,总结了建筑设计的趋势和市场取向,特别强调了建筑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建筑师应具备独特的创新方案能力,这不仅需要品味和诗意的构思,还需要对技术和艺术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其次,建筑师需要具备统筹协调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各个专业和行业的工作,以实现建筑的和谐构建。这是建筑师实现技术成就艺术的关键能力。最后,建筑师需要对建筑全生命周期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应对当前项目规模和技术的复杂化趋势以及市场下行带来的挑战。这些不仅增加了建筑设计的难度,也为建筑师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面对今天的论坛主题设计的价值,可以从赋形与赋能两个层面去实现。赋形是基于建筑学的本体去体现空间的价值,赋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建筑和创造价值。
文化赋形具有时间性和自然性的特征。设计不是简单地回应传统,而是溯源传统表象产生的原因,探寻逻辑,寻找当代语境下应有的状态,完成记忆的延续。通过大理洱海生态驿站的设计,实现一次地形的缝合,创造了一个与苍山洱海对话的公共空间。
空间赋能是打破传统的设计范式,拓展建筑师的职业边界,让建筑师成为各个领域的枢纽,架构一套从策划到设计、建设、运营、传播的项目运作流程,发挥建筑的媒介性,实现社会性。通过东梓关村复兴实践,阐释了建筑师通过空间赋能,让村落成为一处新建的人造景点、一个城乡融合社区、一个乡村振兴的引擎。
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东南组团设计过程的详细介绍,深入阐述了对整体设计理念的思考。设计团队在充分了解场地现状和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运用适度的设计手段,将用地转变成一个设置各种服务设施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进而采用适宜的技术、材料和产品,形成最终的建筑作品。这个过程是一个科学的决策,不仅体现了建筑的价值,更彰显了建筑师工作的价值。
此外,东南组团作为北京市首批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采用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实施,设计师在项目设计和工程建设全过程提供设计咨询管理服务,与总包单位及建设单位协调沟通,协同完成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下午主旨演讲后,学术对谈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北京建院总建筑师胡越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北京建院执行总建筑师叶依谦、北京建院总建筑师李亦农、刘淼、王小工、马泷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设计的价值”,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12月5日,“BIAD总建筑师讲座”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叶依谦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张宇致辞。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设计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构筑空间,而将是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设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也体现在对人们生活、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
这个论坛上的讲者代表着中国建筑创新的最新思考,而我们也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激发更多人创新灵感,提升我们的设计水平,推动我们的设计创新。
在向百年建院迈进的历程中,北京建院期待着与社会各界同仁一同拥抱时代需求——以设计为源,智慧为本,在全新时代用更好的设计服务社会,用数字科技创造更高价值BOB半岛。我们期待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数字科技与原创设计,不懈探索数字科技和创新理念在建筑与城市发展中的新动能,为城市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文化公共建筑是体现城市公众精神文化的心灵归属,对于我们所处的行业和作为建筑师的我们而言,实质上是为城市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始终追求设计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对我们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在精神层面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设计文化公共建筑是一项异常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在当前环境下,各种挑战层出不穷,而关键在于我们对待挑战的态度。
我们团队始终秉持的建筑态度是:用心设计融合文化和科技的建筑。一方面,我们需要放飞创意的翅膀,让想象力翱翔;另一方面,我们注重脚踏实地,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得到完美的实现。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许多文化公共建筑项目,并一直坚持这种理念。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以实现建筑的高完成度。
对一个优秀的建筑进行评价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其功能性,更要从情感和观念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当然,功能性仍然是评价建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更为重要的方面。
另外,我们经常探讨一个问题,即许多艺术家朋友都非常羡慕建筑师这个职业。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艺术活动可能就是建筑。相较于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建筑更为真实,并能够通过一个优秀的建筑改变人和城市。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建筑应该是有灵魂的,能够影响人们的心情。昨天,多位大师也提到了建筑应该散发诗意,这种诗意虽然很抽象,却是衡量优秀建筑的终极标准。在我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推进思路和想法时,我们更加注重历史和未来的敬畏之心。这种时间轴的概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呈现建筑的诗意和灵魂。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设计行业都在不断进步,如果我们不积极进取,就必然会落后。因此,我们要把握每一个机会,通过现有的项目来展现我们的实力。不同的建筑师有不同的赛道和机遇。比如,专注于医院建设的建筑师,如果能够做好一个医院项目,就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说明,机遇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每一件事情。在金隅兴发科技园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团队紧紧围绕如何在尊重现有环境基础上,将工业废墟进行活化,营造一个个生动故事,体现废墟之美。
一个设计项目面对着文脉、思潮、任务要求、建设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筑师应在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寻找唯一的解,确定创作的原点,再引发多维度的发展,从而得到最恰当的设计。她以中国长城博物馆为例,分析了项目的背景,确定了设计的方向,即用“已知的过去设计未知的未来”,并以“空间的形式体现时代的精神”,旨在塑造一个具有古长城精髓和时代精神的空间载体。此外,清华大学物理楼的设计则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性、目的性、社会性,容教育理想于建筑,塑造了一个释放心灵、充满自然力、增进情感交流的空间场所。
今日的校园建筑涵盖了多样化的建筑形态和行为模式,宛如一个小型社会。面对着丰富而琐碎的使用需求,团队以科学高效的工作状态予以应对,这些年来,我们设计的各类学校不计其数,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校园建筑一旦建成,便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孩子们。过去我们常常探讨建筑的价值,实际上是人塑造了环境,环境也塑造了人。在校园中,这个道理体现得尤为明显。孩子们在校园中度过的时间最长,接触的场所也最多。
我们遵循一个认知原则,即对于校园建筑的理解和认知的起点是什么?答案是教育理念。建筑空间和形态,虽然是由建筑师所赋予的,但实际上更多是由教育理念所赋予的。伴随着对教育和校园认知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才不断取得了进步和成长。
建筑具有城市属性。城市的风貌是由基础性的空间秩序和语素形成的基调,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础。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是典型的“正”与“负”之间的关系,建筑的外部肌理是城市空间的内部边界。因此,作为建筑师首先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去进行建筑设计。
设计本身具有复杂的边界。设计要建立全周期视角,要具有跨专业、多维度的设计思维,同时面对外部既有建设和发展模式,建筑师要拓展提供全方位、长期性的技术支撑,探索和创新城市与建筑的实施、管理和工作模式。
创作要体现人文表达。建筑除赋予城市体验之外,也是凝聚人文意识的具象载体。建筑师要尝试用空间的体验和形式感受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表达手段,分析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场所背景探索对城市、建筑、环境、人的融合表述,通过对外部人文意识和职业素养的组合,达成共鸣和共赢,实现更多的设计价值。
本文来源:大众新闻 责任编辑: 潘双婷_ND2358相关推荐热点推荐理想与现实:建筑可视化与实际施工的52倍反差
原生鸿蒙HarmonyOS NEXT将于一季度开放,华为彻底与安卓划清界限
现行师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缺编,到2035年全国或有近200万教师过剩,高校师资培养体系需进行
1月4日,黑龙江漠河,“小砂糖橘”们抵达北极消防站,被消防员们宠到喂冰糖葫芦吃:给我的宝宝一个糖葫芦...
孩子正在屋子里“写作业”,母亲开门一看瞬间血压飙升,网友:这是真的熊孩子!
外曾祖母用“婴语”和小宝宝聊天,俩人通话内容全程加密,从小就是“社牛” ,见谁跟谁拉
三星电子将于CES 2024推出全新OLED显示器 扩展玄龙骑士电竞显示器产品阵容